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大学人 >> 人文社科 >> 正文

黄永年教授(1925-2007)-中国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6-08 [来源]: [浏览次数]:

黄永年(1925-2007),男,汉族,江苏江阴人。1950年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随迁校来西安,1978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晋升为教授。生前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曾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黄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黄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

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先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研究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权及其影响、宦官与禁军、肃代朝政局、泾师之变、二王八司马政局、元和后期党争。弄清楚这些无非是权力之争,而并非如通常所说庶族士族之争。黄先生在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弄清楚北周实较北齐落后而被视为夷狄,周之灭齐惟恃府兵之强实为落后吞灭先进,但府兵缘隋开皇时“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而失去战斗力,文武合一之关陇集团在隋至唐初亦不复存在。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问题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这一时期政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黄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黄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招收中国古代史唐史方向硕士生,1982年起又奉部命招收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黄永年先生先后开设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旧唐书研究、太平广记研究、吴梅村诗研究、隋唐史专题(政治部分)、隋唐史专题(经济文化部分)等课程,教材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他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所倡导的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必将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他在担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时时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爱校如家,关心陕西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史学科的发展,为学校工作积极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才智。 黄先生一生襟怀坦荡,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虽身历坎坷而志向弥坚。先生平生所奉,正如他自己所说:“科研是要多出成果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国家争光彩;教学是培养青年使后继有人,且能超越前人。至于其它得失荣辱,就都是身外之物了。”信哉斯言!他将全部心血皆投身于学术研究而耕耘不止,他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化育英才而诲人不倦。2007年1月16日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2岁。


参考: 张建祥,王景堂,杨克勇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人物转略(1967-1984)[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