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钟善,1933年12月22日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现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系。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1986.05—1994.10)兼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李钟善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潜心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曾先后出版《陕西历代教育家评传》、《加拿大教育研究》(一、二册)、《大学校长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国当代领导心理》等10多部著作。
教育家李钟善的一生追求
作者:雁林(《金秋》2006年04期)
2005年的秋天,西安的雨水特别多。今天又下雨了。年逾古稀的李钟善教授打着伞,走在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去给研究生上课。
一路上不断有学生、教师、干部和工人跟李老打招呼。李老曾是陕师大的常务副校长,虽然已经退休十年了,但在这个校园里,还是有那么多的老师和学生认识他,熟悉他。正像他的学生说的那样:“李老师就像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他就是我们陕师大的一部分。”李老也觉得,自己完全融进了这个学习、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校园里。
八点整,李老走上了他熟悉的讲台。学生发现,李老师的两条裤腿被雨水打湿了。李老并没注意到这些,他一走上讲台,就兴奋。李老虽然退休十年了,但他始终活跃在教育事业的最前沿,因而他讲课的内容依然让学生兴奋不已。由于李老备课认真、讲课很投入,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很多时候,他的学生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不得不劝他休息一下再讲。
李老休息时喜欢与学生交谈。他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是:“志存高远,始于足下”。一切高尚的视野,都是从高处讲,从地处做。教育就是如此。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就是修筑这个根基的人。
李老在高等教育界有很多头衔。提起这些,李老总是淡然一笑,说:“这是社会的需要。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我努力了一生,奋斗了一生。”
“我想当小学老师,是因为我们村从来没有过学校,小时候上学要到三四里路以外的姑姑家的村子去。姑姑家村子的那个小学也只有一、二年级,到了三年级就得到县城上学。但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隔阂还是让我很不舒服。那时我就想,等我学好了知识,我就回到我们村当小学教师,让我们那里的小孩子不出村就能上完小学。这种信念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考上大学,坐在去学校报到的马车上,我还对此念念不忘。”
1953年,李老报考大学。他毫不犹豫地把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大约是1953年8月,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群众日报》上公布了,病中的李老得知自己被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录取了,高兴得不得了。李老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家乡背着行李乘火车到西安,步行到西北大学,但是被告知文科已搬到吴家坟新校址(今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于是又背着行李走到大南门外,当时师院迎接新生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八到十人坐一辆马车,李老和他的同学坐着马车,走了一个小时,来到当时还非常荒凉的师院所在地。
……
教育是值得奉献终身的事业
……
1986年, 李老被国家教委任命为陕师大常务副校长, 同时还兼任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管理工作的繁忙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没有离开讲台, 他把自己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 通过讲台讲给他的学生, 通过他的学生又贯通到整个陕西乃至西北教育体系中。“经常出去开会, 会上人家一介绍, 说李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桃李满天下, 这时候我心里诚惶诚恐的厉害。这不是谦虚, 这种过溢之词听着好听看起来也光辉耀眼, 但不实在, 自己心里明白: 盛名之下, 其实难符。我只有站在讲台上, 才觉得踏实。”
1997年, 李老正式退休了。他给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规定了四条基本原则: “淡化领导形象, 突出学术意识, 缩小活动范围, 扩大研究领域。”李老把退休当成了自己学术研究的第二个春天的开始。没有繁重的行政工作, 李老又一次可以潜心研究高等教育的众多问题, 他还规定自己 “每年至少读两本书, 写两篇文章”的计划,“从严要求自己, 活到老, 学到老”。这个计划从效果上看, 已经得到确正。
李老的研究并不是闭门造车。他始终活跃在高等教育的最前沿。他虽然不喜欢参加会议, 但有价值的学术会议他总是要去参加;他与国外有关教育专家的联系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加密切;他与陕西高等院校, 特别是民办高等院校之 间的交往更密切了……更重要的是, 李老没有离开讲台, 没有离开他心爱的学生。李老现在还给研究生上课, 每周至少给他们上四节课。李老非常看重这四节课, 在这四节课上, 李老总是把自己获得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把自己对有关高等教育学方面的最新思考、研究思路提出来和他的学生共同探讨。
当问到李老现在最高兴的事情时, 他说: “令我最欣慰的是我们家和至亲中有8人在高等学校当教师, 有7人在中学当教师, 有3人在小学当教师, 还有8人在高等学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每当全家人相聚时议论最多的话题都是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 每当这个时候我最高兴。也是我的兴奋中心所在。”这就是修筑根基的一群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采访中, 笔者本想问李老: 您什么时候会离开讲台?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 笔者深切地感觉到, 对一个那么深爱着教育事业的人来说, 这个问题有点残酷了。
一上午的课结束了。雨还在下, 走在雨中的李老依然精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