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故事 >> 模范教师 >> 正文

杨毛措(89届):雪域扬起一面旗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7-04 [来源]: [浏览次数]: 420

杨毛措,女,1966年生,藏族,中共党员,青海省“全省十杰校长”,陕西师范大学85级校友。

青海省会西宁市向南660公里,有片神秘、奇异、独特的土地。这里耸立着世界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严寒主宰着四季。资料显示:这儿最低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这里就是人口不过3万的国家级贫困县达日县。在这样一个连树木都难以生长、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偏远小城,有一位令家乡父老引以为荣的藏族女校长——杨毛措。

杨毛措就出生在这座小城里,交通闭塞,高寒缺氧,雪灾频繁,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她倔强坚忍的性格。198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陕西师范大学,成为达日县乃至果洛州历史上第一位出省的藏族女大学生。几年后,当她的同学们在各大城市寻找最佳就业点的时候,她却捧着沉甸甸的毕业证和奖学金,回到了令她魂牵梦绕的故乡——达日县。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机关想要留她,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岗位。最初,她被分配在县教育局教研室从事教研工作。她深知自己缺乏教学经验,主动申请到第一线带课,虚心向资深的教师学习,针对各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教研课题与广大教师一起反复实践和研究并加以推广,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为以后的学校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8年她调入县民族中学任副校长, 当时的校园没有围墙, 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座落在杂草丛生的荒草滩里, 叫人难以想象这是所学校。教师人心涣散, 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家长纷纷让孩子转学。面对困境, 杨毛措并没有退缩, 她几乎走访了每个学生的家庭, 深入调查了解后, 首先把“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这个北师大校训定为学校教师的素养目标, 把“德育合格+文化课合格+特长”定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并在实际教学工作注重实践, 这为以后的教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0年8月,杨毛措担任民族中学校长,摆在她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因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从外引进人才是不现实的。她当机立断,积极争取脱产学历培训名额,仅两年全校就有30%的教师完成了大专学历培训,同时,她让其他自修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岗参加电大、函授等形式的学历培训。截至目前,全校教师的学历达标已经达到90%。在校内,她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每周规定自学任务,让教师从图书、光碟、报刊上掌握各种教育、教学信息。想方设法在校内搭建各种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平台,如举办“讲课能手”、“教研论文”、“三字一话”比赛,开展观摩教学,试卷分析,“新课改、新观念”学习心得交流等多种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学、赶、帮、超的积极性。同时,她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活动,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挂钩,奖优罚劣,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双提高。

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牧区广大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牧区人民服务之中去,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别人怎么说我,我始终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广阔的草原,热爱雪域这片热土,我决心扎根在这里干一辈子。”这就是杨毛措的崇高愿望。她寻找一切机会为牧民服务,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达日,献给草原的人民。

在抓学校全盘工作时,杨毛措没有放松学校建设。达日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县财政极度困难,拨给学校的经费非常有限。杨毛措就组织全校教师写了100多封倡议书,到县城每个单位去“要钱”。省畜牧厅、民政厅、财政厅、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无数次的奔波和呼吁,终于换来了有限的办学资金。

回到达日后,她吃住在学校,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动手建设学校,打地基、修围墙、种植校园绿草地。她每天头戴草帽、脚穿胶鞋,坚守在施工现场,脸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脱了皮,黝黑的皮肤上泛着光泽,整整两个月,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杨毛措过生日的那天,她的母亲带着生病的小儿女来看她时,她穿着一身又脏又烂的工作服正在干活。小女儿看到妈妈又黑又瘦,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母亲对身边的外孙女说:“这是你的妈妈,快叫妈妈。”小女儿胆怯地抓住外婆的衣襟远远地望着杨毛措,不敢接近她。母亲心疼地对她说:“你这是为了什么?不要你的命了吗?”她却含笑着温和地对母亲说:“这是我的工作,我也是为了咱们达日的孩子,阿妈,我把女儿交给您,您辛苦了。”2001年,学校建成15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2002年完成了33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学校还建成了阅览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并购置了办公桌、椅36套。建起校园围墙,种植了校园草坪,新建了实验室,平整了操场,学校旧貌换新颜。

杨毛措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达曰县民族中学连续三次被青海省果洛州委、达日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文明校园”。2002年全州教育评估中,该校成为果洛州唯一一所标准化学校。她本人1997年被青海省果洛州委州政府授予“学子楷模, 事业中坚”荣誉称号, 2001年被青海省委组织部评为“ 三个代表”先进个人, 连续六年组织部门对她的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03年,杨毛措被青海省政府授予“全省十杰校长”称号。

杨毛措校长以独特的办学理念, 创新的办学方法, 辉煌的办学业绩, 使达日县民族中学实现了全果洛州人们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达日县民族中学已成为萃萃学子通往知识殿堂的平台, 塑造优秀人才的摇篮。

作为高原的女性, 她具有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远谦虚、永不满足是她的品格。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 我们相信, 今年38岁的杨毛措在人生未来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好, 一定会用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赤诚之心, 矗立起一座高耸、伟岸、坚实的丰碑, 谱写出一曲雄壮、悦耳的教育之歌, 响彻美丽的雪域高原。

摘自:高建斌.雪域扬起一面旗——记青海省达日县民族中学校长杨毛措[J].青海教育,20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