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故事 >> 专家学者 >> 正文

冯登国(88届):成功,没有捷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7-22 [来源]: [浏览次数]:

冯登国,男,1965年5月生,1984-1988年在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并或学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副局长,为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至2012年担任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主任,第一、二、三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冯登国校友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十五”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入选者。



认识冯登国的人习惯地称他为“年轻的老教授”,一个这么年轻的人,如何在自己37岁的时候就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带着一丝疑惑和无比的崇敬我拜访了冯登国博士。

博士的含金量

冯登国涉足于信息安全领域是在80年代末。1990年,通过自己刻苦的复习,冯登国以424分的优异成绩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考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密码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当时国内第一批也是第一个设立密码学专业的高校,问及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一专业,冯登国说:“密码学专业在当时是冷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除国家特殊需求外,社会的需求基本为零。选择这一专业,我不为找工作纯粹是个人的兴趣,只想踏踏实实的搞研究工作。”凭着这份对研究工作的执着,1993年3月拿到密码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冯登国继续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如同所有搞科研工作的人一样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艰辛的一面,在西电学习与生活的五年对冯登国来说是非常艰苦和难忘的。当时, 冯登国的家在北京,为了求学,他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然而正是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使冯登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他所钟爱的研究工作,除了上课,冯登国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校园里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根本与他无缘。1994年5月,冯登国的孩子出世了,在放暑假期间他得以回家照顾妻儿,即使回到家,他也是手不离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5年,冯登国提前一年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频谱理论及其在通信保密技术中的应用》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不仅是对其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导师的一种奉献。冯登国向世人展现了其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体现价值

在陕西师范大学和西电的学习与研究为冯登国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的三年, 大大地锻炼了冯登国开发和管理的能力。1997年1月冯登国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期间,他主要围绕密码基础理论、实用密码算法、安全认证协议和网络安全产品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密码基础理论特别是在密码函数的研究方面从研究方法到基础理论都有重要的突破和创新。他解决了非线性密码函数的最大相关分析问题,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逼近算法同时对几类常用的密码函数抵抗最大相关分析的能力进行了精确估计。他还将研究异或运算的研究方法扩展到研究一般的运算,对多值逻辑函数的一些密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同时给出了一些构造满足若干良好密码性能的函数的有效算法大大地丰富了密码学资源。在加密算法和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方面他也做了一系列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工作。在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方面他参加和组织实施了网络银行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PKI系统等多个产品的开发。

2002年在中科院高技术局组织专家对高技术局归口研究所的21位“百人计划” 入选者的终期综合评估与考核中,共有7位入选者被评为优秀, 冯登国名列榜首。几年间, 冯登国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申请专利9项。作为中国科学院“九五”应用研究与发展重大项目《若干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主要完成者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等众多荣誉,成为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 的首席科学家助理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家人的支持

研究和工作占用了冯登国绝大部分时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忙的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家里的事情爱人一个人忙的团团转,给孩子的时间和关爱也实在是吝惜。现在, 冯登国的孩子已经八岁了,经常在外出差的他全家人一起出游竟只有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在北京的近郊结果只玩了一天,一个电话就把他叫走开会去了。家里装修房子又成了爱人一个人的事。去年12月7日,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冯登国,刚一进家门正赶上爱人要出去买家具,他顾不上歇一会,放下手中的行礼就陪爱人一起出去了,因为他觉得惭愧一一自己为家里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少了。劳累一天的他,第二天又登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参加那里的第四届信息与通信安全国际学术会议。

他的生活就是这样劳碌和奔波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 没有双休日, 工作的繁重使他渐渐习惯了这一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爱人默默的承担着一切体谅着他毫无怨言。冯登国说: “如果说我今天还算有点成绩的话, 那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为了明天

冯登国读硕士及博士时的导师是我国老一代密码著名学专家肖国镇教授。也许是因为冯登国入学时的成绩特别好,或许是他学习态度认真,肖国镇老师对他非常厚爱不仅在学习、研究上给他以指导,在生活上也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在西电的五年,师徒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 虽然冯登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时刻不忘恩师的培养,一直关心着老师的健康,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拜望肖国镇老师。

作为博士生导师,冯登国将自己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人才的培养上,以此作为对培养过他的老专家、老教授们的回报。至今,冯登国指导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有40多人。在生活上,冯登国对学生们要求比较宽松,有时甚至跟他们开开玩笑,但是在学习和研究上,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说:“我要求他们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有明确的标准,做不到必须给我讲出充分的理由。”谈到教学思路,冯登国说:“我采用的是引导式的教育,做到把学生带进门。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思维、思路都不同,不能按同一模式培养,要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了他所带的研究生,冯登国写了不少书,让学生们知道资料到哪里去找。搞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遇到难关是很正常的事,冯登国会找国内同行、资深专家帮助研究生们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博采众家之长,从而更深刻、更开阔的认识问题。目前. 他正与这些专家们一起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努力地工作着。

走出冯登国的办公室, 他的积极与乐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我做事情向来都是全身心的投入, 尽心尽力, 做到最好。如果真的失败了, 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然而我们所看到的, 是冯登国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因为在每一个成功的背后, 确实有他超出常人的付出!

摘自:朱英妹.成功,没有捷径——访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冯登国[J].信息网络安全,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