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大学人 >> 正文

李子新先生(1913-2010)-原副校长

发布者:王景堂 [发表时间]:2019-07-26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浏览次数]:

李子新(1913-2010),原名李芝,男,汉族,1913年12月9日出生在云南省宾川县上白塔村。中共党员,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1970.12-1982.12)。

1938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战争结束后,新四军军部北上山东临沂,与山东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野战部队称为华东野战军。当时,李子新任军部特务团作战参谋,曾参加攻打枣庄的战斗。1946年春,李子新同志被调往起义部队郝鹏举部工作。1947年1月郝部叛变,他和谷凤鸣、邓旭初等同志抗击叛军围攻后,带领解放军干部脱险归来。1948年调滨海二团任参谋长。同年8月,滨海二团升级到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编为十七师五○团,仍任该团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战役。11952年10月中旬,二十四军奉命抗美援朝,赴朝参战。李子新同志被调任军后勤部参谋长,参加过停战前以五圣山为重点的一次战役。停战后,被调任七十四师后勤副师长。李子新同志在军队前后工作19年,于1951年定为正团级,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荣获毛泽东主席授予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三级解放勋章一枚,荣获朝鲜金日成主席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

1970年9月,李子新同志调到陕西师范大学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1978年改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1978年7月,到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1月毕业。曾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和陕西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李子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不同的任职岗位上,一直秉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工作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师大工作期间,时值我国高等教育大变革时期,他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原则,工作以身作则,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严谨果断。针对当时学生60%的时间要在校办农场参加农业劳动,40%的时间用于学习的教学安排,他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回到学校,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这种思想和作风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团结同事,关心下属,作风民主,尊重教师,爱护学生,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享有极高威信。特别是在物质供应困难时期,作为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他经常深入学生宿舍、食堂,查看和了解学生的食宿生活状况,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和学生解决物资供应和生活困难。

李子新同志具有高度的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离职休养后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学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经常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我国南方水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他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带头捐款、缴纳特殊党费,每次都在千元以上。他连续三届担任离休干部直属党支部书记,连续五届担任学校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坚持老有所为,为离休党支部和老年体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连续多年担任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热心从事关心青少年工作,长期致力于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多年坚持为大学生上党史课,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为中小学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其足迹遍及省内多所大中小学,曾荣获“陕西省关心下一代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李子新同志一生坚持真理,是非分明,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对党的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性格直交,心地宽厚,待人诚恳,对人对事大公无私,胸襟坦白,一身正气,从不谋一己私利,从不搞特殊化;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严以律己,生活艰苦朴素,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占国家任何便宜,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2010年10月10日10时10分,李子新同志在西安安然辞世,享年97岁。


参考:

[1]张建祥,王景堂,杨克勇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人物转略(1967-1984)[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07.

[2]师大 ┊ 校史上的优秀共产党员[EB/OL]. 2017-07-01.http://www.sohu.com/a/153729588_40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