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大学人 >> 正文

黄国璋教授(1896-1966)-地理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7-29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浏览次数]:

黄国璋(1896-1966),湖南湘乡人,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少年时在湘乡东山小学堂与毛泽东同班,192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1928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1936年8月任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北联大训导长兼地理系主任,在重庆筹办了中国第一个地理研究所。1944年底,与许德珩、潘菽等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8月,毛泽东“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亲赴重庆。当时在重庆任职的黄国璋到机场迎接他的老同学毛泽东。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其间,会见了许德珩夫妇,并建议在“民主科学座谈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政治性组织。由于毛泽东的提议和勉励,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黄国璋先后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黄国璋先生曾任中国地学会副理事长兼总干事,1950年中国地学会同中国地理学会两会联合成立新的中国地理学会,竺可桢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国璋为副理事长。黄国璋对中国地理学会后期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2年10月黄国璋调陕工作,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代系主任,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地理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代系主任、系主任等职。黄国璋教授是一位热爱高等师范教育的教育家。在他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的十多年时间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理学科专业人才,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当前地理学界的有影响的院士、专家、教授。1956年,中央教育部就确认黄国璋教授为全国高校代培经济地理学进修生的学科点,我校是全国最早设立培养高层次经济地理学人才的院校之一。黄国璋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先后讲授过中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学导论、地理教学法等课程。他备课认真,讲授深入浅出,对学生要求严格,并能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深受学生好评。在主持地理系和负责陕西省地理学会工作期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特别注意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他六十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和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跋山涉水,到陕南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六十五岁生日之际,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入党的要求,并主动公公正正地亲笔写了自传,表达了一个老知识分子政治上的最高追求。

黄国璋有5女1子。他处处充当子女的表率,不吸烟、不喝酒,无其它不良嗜好,专心致志做学问,一心一意讲奉献。他严格要求子女,一辈子跟共产党走,并要求他们在艰苦中锻炼成长。三女兴友毕业后,支持她长期在云南边疆工作。幺女大学毕业后,响应号召参军赴中老边境,她给父亲写信报告军旅生活情况后,黄国璋给众儿女写信说:“兴燕来信,她思想进步,认识正确,工作热情很高,可喜!这确是她一次很好的革命锻炼时机。”20世纪50年代,他给四女兴宁写信,谈如何做人时说:“一个人的品质:1、社会主义觉悟水平怎么样,至少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最低的政治要求。2、做人必须忠诚老实,而不能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这是非常重要的。3、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投机取巧。一个青年若具备这三条,在品质上也算差不多了,至少说是一个可靠的人。如果一个人基本不可靠,其它也就无从谈起。”他对儿女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儿子力民,从小就严格要求。1958年,大炼钢铁,读高三的儿子与同学一道去60里外用板车拉石灰,感到为难。他鼓励儿子:“都是年轻人,农村孩子能拉,你也能拉,身体是锻炼出来的,再累,累不坏人,锻炼自己,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在他的教育下,6个子女都在大学本科毕业,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成为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其中3个参军。

参考:张建祥,杨克勇,王景堂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校史人物转略(1944-1966)[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06.